每年到了畢業季,總會有無數學子在知乎上求問“學校不是985/211,難道我的簡歷真的沒有優勢了嗎?”。并不是的,畢竟每年畢業生數量那么龐大,非985/211畢業的不也一樣能找到好工作,至于工作有多好就看你個人努力而已。
名校光環影響大嗎?
它讓很多人“死”在了起跑線上。
雖然社會一直在淡化學歷差異,但是學歷鄙視鏈并沒有消失,在找工作時,它依然是基本門檻。
有些二本學校的學生,即使在大學參加了非常牛的比賽和項目,簡歷上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獲獎經歷,也抵不過招聘啟事上的一條“非985/211不要”、“非一本學歷不要”的硬門檻。
這讓很多非重本的畢業生失去了很多機會,可是講真,這種情況也不是今年才有的,很多人應該已經心里有數了吧?從師資配備到科研經費,名校的資源顯然更多一些,出現這樣的結果也是人之常情,不必在此糾結徒添煩惱。
不是名校畢業生怎么辦?
要么出彩要么厚積薄發!
作為應屆求職者,在求職時面對這樣的差異化對待,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優質學歷的人擁有更多的機會、企業也在不斷提升自己的高學歷人才比例,換位思考一下,同樣的表現同樣的薪資,企業方做出這樣的選擇合情合理。
總有“英雄不問出處”的企業方,站在了同等競爭的起跑線上,只要足夠出彩,在大學四年里學到了真本事,誰都可以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就會,而事實上這樣的企業也是校招會和各大招聘會上出現更多的存在。
自我定位清晰,能力認知清晰。關于能力,有的人認命,有的人拼命。這里所說的能力,不僅僅是從出生到畢業所積累的知識智慧,還包括學習能力、抗壓能力、社交能力等等。平衡“能力”和“預期”,最終的結果就不會有太大落差。
(圖片來源于知乎)
面對“好學歷”和“好崗位”冥冥之中的正相關,名校生應珍惜這一優享的光環,不要因為這一暫時的領先而疏忽了平日的努力。
所謂的雙非生也不必氣餒,面對心儀的崗位,要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無畏膽量,要有“厚積薄發”的黑馬力量,也要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鍥而不舍的正能量。
競爭是無時無刻不存在的,起跑線差了我們可以通過努力補上去,進大廠并非是難事。有一定基礎的起跑線,那更應該珍惜,別以為過了就能直接進大廠,能力差照樣能被p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