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到底是什么?很多小伙伴脫口而出,就是對職業作規劃呀。要是再問得仔細一點,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是最好?小伙伴們可能就不會說了。他們對職業規劃只能理解到淺層意思,要是更深一層去挖掘卻無從下手,有時候甚至還會存在很多理解偏差,職業規劃一不小心就成了發展的“絆腳石”。
比如,“找一份銷售的工作可以改變自己的性格”、“自己學這個專業,找對口的工作一定有優勢”……
今天阿魚就告訴你一般我們會遇到的職業規劃中的誤區,為你掃清職場發展障礙,助你在職場上不迷茫!
從小到大,你一定聽親戚長輩說過類似的話:報志愿,報那個最熱門的;找工作,找那個最掙錢的。
什么是最熱門的?我高考報志愿的時候聽說最熱門的是國際金融,大學第二年變成了計算機。等我畢業,自動化變成最熱門的了。你去哪兒說理去?總不能為了蹭熱點,四年里連著跳三個專業吧?
這就是職業規劃最大的一個誤區:把工作是否熱門當做職業選擇的依據,喜歡從眾,追求短期利益。
熱門隨時會變冷,行業隨時會消失。我們也許知道明年的就業形勢,但是確定不了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整個職業生涯的市場。從眾,追求熱門,往往更容易成為分母,甚至成為炮灰。
小A性格比較內向,不善言詞。因為總是覺得這樣的性格對以后會有很大的困擾,決定改變,所以找了一份銷售或客服的工作,用這樣來逼迫自己改變。
但是結果卻很不理想,因為心理的抗拒,所以每次和客戶溝通時不是很理想,不僅客戶不高興,自己還很難受。不到一個月就放棄了這份工作,提出了辭職。
其實這樣的事例有許多,很多人想要通過工作來改變自己,但是人的性格是有自己的三觀形成,所以那有那么容易改變,就算工作的鍛煉也難也產生根本性的改變。
一個與自己性格特質、能力特長等完全不相合甚至背道而馳的工作,不僅不能讓你發揮所長做出成績,還很有可能會讓你消磨自信,導致更深的挫折感。
做職業規劃的時候,很多人都表示無從下手:未來很長,未知數多變?,F在就決定未來幾十年要做什么事,真的太難了!
很多人一想到要做職業規劃意味著自己未來幾十年就是那樣了,將職業規劃想的那么沉重,只會讓自己止步不前,害怕試錯成本太高,導致根本不敢邁出第一步。很多人大學畢業時就知道職業規劃重要,到自己小孩都上小學了還沒把職業規劃出來。
職業規劃其實是分階段性的,三五年可以規劃,十年也可以規劃,大可不必抱著壯士斷腕的決心。
還有,這個時代早就沒有完全穩定的工作,也就沒有完全穩定的職業規劃。你可能往前走兩步,甚至往旁邊走兩步,這都不意味著你是錯誤的。探索也是職業規劃的一部分。
所以,要不趕緊邁開腳,走兩步試試?
許多時候年輕人跳槽都會說這么一句:趁年輕,就應該多嘗試一下不同的工作,其他的后面慢慢看吧。
剛進入職場,許多新人在工作中碰到一點不順心或者是困難,就立馬放棄,去嘗試其他的新領域。
其實很大的原因就是他們不知道究竟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好工作”,毫無頭緒地瞎跳槽、亂換崗位和行業,只會讓自己的發展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很多人喜歡向周圍的人請教職場經驗。這本來是好事,但是他們把前人經驗當做人生信條開始執行,覺得別人都走過的路,不會出錯。這樣做的人,沒幾年就后悔不迭,懊惱當初沒想好。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社會人。別人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多又怎樣呢?別人走過的路比你走過的橋多又怎樣?
每個人的性格特質、資源積累、能力優劣勢、職業價值觀都是無法復制的。別人的經驗只是適當作為一種參考。走別人的老路,不針對個人定制職業規劃,走錯的風險極大。
小B從大二開始,就著手考各種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人力資源管理三級證、導游證,但是馬上要畢業了。
看著各種各樣的工作,他也不知道找什么好,面試了幾家公司,也無果而終。
證書給我們的更多是一個證明,證明你對這一技能、行業有所了解和掌握。但是企業更看中的是實用技能。從而判斷你對公司是否會有創造價值能力,從而決定是否錄用你。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明確自己以后需要做什么,然后考取相關的證,再用其他的時間來進行相關技能的專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