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個浮躁的世界,焦慮的人間。今天你看老同學做APP融資千萬,于是想去學代碼。明天看同事做微商月入十萬,你也想入伙。后天聽說區塊鏈是未來,你就去炒幣。
但從沒有真正的問過自己:我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的天賦興趣是什么?我真正想做的那件事到底是什么?
為什么我們大多數人總是隨大流,但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因為在我們形成認知的學生時期,在學校里學了很多知識、懂了很多道理,但從沒有人告訴我們:我的特長是什么?我到底適合做什么?人生最重要的事是清楚的認知自己,而不是跟別人比較。
考試成績是學校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進入社會后,情況依然如此。不堪重負的生活壓力,依舊單一的價值觀,讓我們只能通過復制別人的所謂成功來獲得慰藉。卻完全忽視定義你是誰的,是你的內在動能。
什么是內在動能?就是那件你愿意做一輩子也不厭倦的事。
前段時間小簡看了一部紀錄片,叫「中國人的活法」。其中有一集小簡印象特別深刻。講一個叫孔龍震的卡車司機,熱愛畫畫。
熱愛到什么程度?寧愿自己出事故瘸腿變殘疾,這樣就可以不用開車專心畫畫了。
他1982年出生在河南省的普通農民家庭,小學就喜歡畫畫,所有課本都涂滿了他各種奇思怪想的作品。2000年到廈門打工,開過出租車、中巴車、卡車。2005年經歷卡車事故的生死瞬間,始堅定繪畫之路。為了有充足時間畫畫,他將畫板、畫筆放在駕駛室,一有空閑時間就畫一會兒。
孔龍震作品《不吉利的事》
經過10年的努力積累,2015年1月,孔龍震受邀參加在丹麥舉辦的“康納國際藝術展”。他成為繼徐悲鴻、齊白石和葉淺予后受邀參展的第4位中國人。
他說:我如果那次就死了,在別人口中就是說:“誰誰誰,卡車司機出了車禍,死了?!?/span>我不想那么死,我來這個世界是干什么的,我就想到了我人生最初的夢想,我最適合做的是什么,我應該去做什么,就是去畫畫。
這讓小簡想起喬布斯在一次演講里說過的話:
在過去33年里,我每天早上都會照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要干些什么?”每當我連續好幾天都回答說“沒事做”的時候,我就知道必須做出改變了。提醒自己快要離開這個世界,每每能夠在最關鍵的時候,幫我做出人生的重大決定。因為在此時,所有的外界期望、個人名譽和對失敗的恐懼,在死亡面前都會煙消云散。你沒有理由不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心法,找到自己心里真正想做的那件事。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講,如果生命只剩一天,我們會選擇跟親人道別、留遺言什么的。
但我們可以把這個時間拉長到5年。你可以問自己:“如果我5年后就會死掉,那我現在應該做什么?”如果你能找到這么一件事,這就是你真正應該做的那件事。你不應該等到還有5年可活的時候再做,而是現在就做。
最后想說的是:別被周圍看似有水平但實際只是小聰明的人迷惑,他們的格局上限非常低。那些小聰明能用個兩三年,越往后就只能重復自己,沒什么突破后就自然停止生長了。他們完全不值得你參考。
要怎樣排除身邊干擾,專注于自己內心?我自己的心法是把我的目標、格局定得足夠高。比如查理·芒格、埃隆·馬斯克,那些真正的設計師、藝術家,那些已經走過一條路或做出了偉大作品,人格得到過驗證的人,才應該是我的目標。
當我知道一個人可以做到那樣時,那些誰去了更好的公司;誰工資獎金比我多了;誰比我早結婚了;等等身邊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沒這么重要了。
這種近乎于無知無覺的天真,愚妄蠻橫的血勇,毫無理由的相信,反而更能讓我找到持續前行的理由和方向。
即使是從生存的功利角度出發,為了追趨勢、搶時機,而逼自己去做那些不喜歡的事,也是一種更無助、低效和危險的活法。不如追隨自己內心,找到那件你愿意做一輩子也不厭倦的事。
一旦你找到了那件事,走上了自己的道路,他會變成時間的朋友。你最終得到的,也遠比逼著自己去做那些不喜歡的事,要好的多。那趨勢、機會不屬于心急火燎的那幫人,是屬于那些有意無意已經準備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