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面試流程包括面試前、面試中、面試后三大階段。
1、自我介紹(2到3分鐘,一開始略緊張,說著說著就淡定了,一般的面試官很和藹。
2、接下來問項目,其中負責什么,怎么會這么做,對應屆生會問校內有沒有實踐,還問了一下讓一份工作怎么工作的,工作日常和業績。
3、然后就是問對目前的職位的理解,了解你對崗位的認知。最后會反問你有沒有什么想問的。
1、可以接受加班嗎?
2、自我介紹一下自己。
3、你對這個行業理解有多少。
4、你有沒有男/女朋友,自己一個人住嗎?
5、專業和現在做的工作對口嗎?為什么選擇這行業,你覺得你適合嗎?理由是?
面試為整個面談過程,分五個部分層層導入,即預備階段、引入階段、正題階段、變換階段、結束階段。
但面試的過程靈活掌握,提問的方式和順序也可根據應聘人的實際情況而變化。
1.預備階段(開場白)
Hr會主動向應聘人打招呼,告知你她的姓名和職位;
解釋面試的目的;
解釋面試的步驟;
申明她會做筆記,設法讓應聘人不因會做筆記而緊張。
2.引入階段
了解應聘人的基本情況,好的hr是不會問已經從簡歷中得到的問題。為了考察應聘人的基本情況,面試官一般會問的下面的問題。
你在學校的時候參加哪些課外活動和社會活動?
你是為什么進入_____________公司工作的?
你的職責是什么?工作期間有變化嗎?
你曾經喜歡這個職位的哪些方面?最不喜歡的又是哪些方面?
3. 正題階段
通過交談hr了解應聘人的素質和能力,基本情況后,hr會試圖自然地將話題轉換到應聘人詳細的素質和能力方面。
謝謝你簡單地介紹了你的基本情況?,F在,我想再問你一些問題,了解你過去的某些經歷。
4.變換階段
在已經了解應聘人的素質和能力后,接下來是簡單介紹公司和需聘崗位的情況。
面試官會提供給應聘人:《公司簡介》……等資料
5.一般會介紹公司如下方面給應聘人才
公司的用人政策、公司的企業文化、主要產品及銷售額、工廠及辦公室的位置、主要的業績、市場占有率
6.會介紹給應聘人現在應聘的崗位一些資料:
該工作的職責、出差的次數、 超時工作和周末工作的問題、工作評估、培訓和發展的機會
在了解應聘人的素質和能力后,結束面試。
面試后即為面試評估,面試資格人根據面試情況對應聘人的素質和能力作出判斷,寫出評估意見。評估結束后,如果合適會邀約進行復試或者入職等
而hr評估過程中一般會用以下幾條原則。
1.重要性原則——面試者在面試過程中會得到重要性各不相同的事例,應該選擇重要的事例作為評估的對象。
例如:應聘人可能會提供一個很好的實例來解釋說明他/她在分析思維方面的能力。但是,這個范例是能基于一種并不重要的情景之中的。如果應聘人給出另一個例子,在一個關鍵時刻的——分析思維能力非常糟糕的話,你對這個應聘人的評分就應該以第二個更重要的實例為基礎。
2.新近性原則——用最近的行為最能說明將來的行為。
例如:一個應聘人給出幾個十年前的消極行為實例,然而又為說明同樣的能力提供了若干最新的積極的行為實例,那么,你應該在評分時更偏向于最新的實例。即你的評分應該更多地以最新的實例為基礎。
3.相關性原則——與應聘崗位相關的實例更加能說明將來的工作能力。
例如,如果一個應聘推銷職位的人詳細描述了在一次社會活動中的杰出創造性,但又提供了他以前的銷售工作中創造性很差的例子。這時面試者就要多考慮以前那個與銷售有關的例子。因為應聘者在銷售工作中的行為表現與現在他應聘的職位關系更密切。
4.一致性原則——應聘人所給出的實例是否前后一致能說明實例的真實性。